罗衣秀才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旧作归档/6 |  大千随笔 |  大千聊斋 |  人生走笔 |  我吟我唱 |  口无遮拦 |  啼笑皆非 |  竹一涂鸦 |  文字拚盘 |  博中微博 |  击节赞赏 | 
本学习空间统计:   127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陈启兴
学校: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空间等级:27 >
现有积分:2721
距离下一等级:179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244

 
最新文章
 
《燧有古讲》第20章:苦尽甘来
《燧有古讲》第19章:晚云含雨
《燧有古讲》第18章:春风得意
《燧有古讲》第21章:霹雳怒火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征文集
气贯山河
 
随机阅读
 
同饮一江水 共唱一首歌——草埔小学学生参.
诉衷情 (贺中秋)
仲吕,山坡羊
仲吕,山坡羊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中)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上)
 
推荐文章
 
燧有古讲——第16章:红杏出墙
燧有古讲——第15章:人物拼图
燧有古讲——第14章:诗与远方
燧有古讲——第13章:时也命也
燧有古讲——第12章:追逐梦想
燧有古讲——第11章:进机关

6月14日
2021
 

燧有古讲——第14章:诗与远方


   作者:陈启兴 发表时间-22 :18:5  阅读( 3025 )| 评论( 0 )
 

下篇   他  乡

(1990迄今)

14.png       高晓松:“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1.燧怀着激动的心情,踏足共和国这块神奇而又火热的土地——特区,深情地与她拥抱在一起!
       来到特区第一晚,冬姐和她丈夫在酒店为燧接风。餐桌上,燧发现,冬姐的谈吐完全就是个知性白领,有内涵,有主张,有灵性!妆容干练,素净;举手投足和一颦一笑都那么迷人。虽然是个孩子的母亲了,但仍然保持着魔鬼般的身材。难怪她那军人出身、长得硬朗峻拔的丈夫,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对眼睛很少游移,总在冬姐身上。
       燧不知算不算与冬姐是“他乡遇故知”,虽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今天在特区相见,还是感觉与上次冬姐专程回s市的山城来一晤不同,这种感觉美极了!
       因为还没到单位报到,当晚燧住在酒店。燧第一次站在几十层高的酒店窗前,看着外面银河般的灯火,思绪在老家山城与身临其境的特区间跳跃,突然诗意盎然,赶忙从床头柜上撕下信笺纸,急就下《蒲公英之歌》:
       好晴好晴的天
       好爽好爽的风。
       哦,我起飞了!
       离别生我育我的故土,
       飘向蔚蓝色的天空。
       我告别这一片热土,
       没有缠绵的离情,
       没有缱绻的眷恋。
       因为我懂,我懂——
       永远依附故土,
       就没有辉煌的再生!
       我喜欢无界的自由,
       不分瘠地和沃土,
       不分南北和西东。
       因为我愿我愿——
       只要给我位置,
       就虔诚涂上新绿!
       好晴好晴的天,
       好爽好爽的风。
       啊,我起飞了!
       飘向蔚蓝色的天空——
       去远方播种,去远方播种!
       此歌词后来发表在权威杂志《词刊》,被军旅作曲家李殿卿看中并作曲。
       《蒲公英之歌》,唱的就是燧目前的心境。

 

       2.在天佑林场时,燧就发现冬姐很有文学底蕴。到特区以后,她丝毫没有拚关系和走人脉,靠自己的努力,在这家大型国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企业伴随着特区的发展不断壮大,冬姐的工作从人事行政处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处室,燧正是这个时点“加盟”,让冬姐感到如虎添翼。
       冬姐没给时间让燧喘息,第二天就来单位报到,宿舍给燧安排了个单间,其它繁琐手续冬姐找人去帮忙给办了。
       “小老弟。”冬姐笑眯眯地给了一个久违了的称呼,让燧瞬间思绪闪回到十年前天佑林场的茫茫林海间……冬姐说:“全新的工作环境,希望你尽快调整适应,发挥你的专长。我知道你有多副笔墨,编写过县志、林业志,当过领导秘书,做过文学杂志主编……你简直就是万金油,哪都可以涂抺啊。”
       燧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冬姐,百晓不如一精啊,样样只懂点皮毛,是我的短板啊!”
       宣传处的大办公室有十来个卡座,冬姐是领导,独处全落地玻璃隔断的“主任室”;燧则要了一个拐角处的僻静卡座,爬格子的人喜欢清静少点叨扰。
       甫安顿好,冬姐就把任务给燧摊下来了。今年国庆,市总工会将组织国资委系统企业搞一场大型文艺汇演,作为特区一家重要国企,老总相当重视,嘱托冬姐,由宣传处担纲组织节目,争取在晚会上出彩!当冬姐将几易其稿的节目安排交给老总后,老总在首页空白处用红笔苍劲有力地批复指示:甚好!适逢辛亥革命80周年,切入相关题材,恰到好处。只提一点意见,可否插入诗朗诵?为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缅怀先烈,不妨浓墨重彩!
       冬姐早有听闻,老总的祖父,当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为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在武昌起义中与蒋翊武、孙武并肩作战,不幸牺牲。有对老总家世的了解,冬姐对批示心领神会。
       冬姐对燧说:“这个诗朗诵,你来创作,如何?你能因此崭露头角的话,也可证明我是举贤不避亲嘛。”
       燧看完冬姐组织完成的节目稿和老总批示,不禁对老总暗竖大拇指,在节目结尾来个诗朗诵,借此把节目推向高潮,在最强音中嘎然而止,很有感染力。
       燧朝重重地点了点头:“冬姐,这活,我接!”……

      

       3.燧在图书馆耗了好几天,身边是一大堆的书刊,内容全与辛亥革命相关。他在书刊中沉浸,逐渐让自己忘乎所以,完全陷入了那一场场血与火的意念之中。
       那一夜,燧独处办公室,灵感如岩浆喷发,一气呵成写就《辛亥革命,令人荡气回肠》(朗诵诗)—— 
       这是令人窒息的布满阴霾的天空…… 
       死气沉沉的清王朝, 
       已把华夏古国, 
       折腾得破败不堪,日暮途穷。 
       瑟瑟秋风中寒鸦嘶叫, 
       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外受欺压,内有群蠹── 
       初世纪的中国啊,令人不堪回首。 

       “大清”败落的气象, 
       使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充满绝望的中国人, 
       重新高昂起优秀的头颅! 
       龙子龙孙们, 
       找回所向披靡的自信和奋勇。 
       热血沸腾,振臂高呼, 
       挟“少年中国”之豪气, 
       如动地惊雷, 
       扫荡清王朝百年之颓丧。 
       让骄横的洋人看看吧, 
       中国还有少年的勇猛、青年的热血! 
       啊!荡气回肠的辛亥革命, 
       让全中国人壮怀激烈、血脉贲张。 

       一连串的起义迎来了中国的曙光, 
       革命党人群星灿烂,不屈不挠。 
       隆隆的炮声中, 
       走来了文武双全的黄兴、 
       勇战的喻培伦、 
       文辞激昂的章太炎、 
       激奋迫人的邹容; 
       刀光剑影里, 
       我们看到了长发飘曳的陈天华、 
       侠胆的郑士良、 
       悲壮的林觉民、 
       不让须眉的鉴湖女侠秋谨……

       一百年过去了,但历史将永远铭记, 
       大义的孙中山先生, 
       以一腔热血,鞭打国人的麻木; 
       以顽强的斗志,垒起革命的同盟。 
       自“乙未广州起义”的号角吹响, 
       革命党人便前仆后继, 
       用青春和热血, 
       铺就中国民主革命火热烫人的血色长路。 

       然而,血路之下, 
       那是壮士紧攥的双拳和不眠怒目。 
       让我们记住他们吧: 
       “萍浏醴起义”, 
       革命党人与无辜群众死伤过万, 
       血流成河啊; 
       “两广”五次起义, 
       200余人罹难; 
       徐锡麟、秋谨皖浙起事, 
       血洒刑场; 
       “广州起义”失败, 
       72烈士碧血染红了黄花岗!…… 
       为推翻末代封建王朝而献身的斗士们啊, 
       草木为你含悲, 
       风云为你变色, 
       山河为你悲怆! 

       一次又一次起义、暴动, 
       夭折了,失败了。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更加猛烈的风暴正在酝酿, 
       向封建王朝清算的日子到了! 
       “保路运动”点燃了革命的导火索, 
       革命党人在行动、 
       热血的人们在行动! 
       起义在武昌、 
       暴动在武昌! 
       湖南、陕西、江西, 
       云南、贵州、两广…… 
       万里山河,席卷革命风潮, 
       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清王朝大势已去,分崩离析, 
       鼠窃之辈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滚滚。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注定要被人民埋葬。 
       封建帝国灰飞烟灭, 
       民主的大火燃亮了中国, 
       中国 
              被民主的大火 
                                     燃亮!
       ……
       冬姐把燧创作的朗诵诗稿送呈老总,才没多久,老总就把冬姐叫了过去。
       据同事“八卦”,这个贺姓老总工作要求严苛,处事精细严谨。燧在自己的卡座等待结果,心中忐忑!良久,冬姐笑吟吟回来了,她径直走向一副引颈受戮模样的燧,与燧击了一掌,说:“成了!过关。”
       燧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冬姐喜滋滋告诉燧,贺总对诗稿竟一字未动,还当着冬姐的面抑扬顿挫朗诵了几遍。最后他还毛遂自荐——要亲自登台朗诵,以此缅怀他未曾谋面的祖父和先烈们。经艺术指导的统筹,决定安排贺总与冬姐组合,男女声朗诵。
       此后,便是紧张的彩排。燧一次不落,在台下观看、欣赏着贺总与冬姐的联袂演出。贺总激情四射,冬姐才情展露,搏得满堂掌声。
       ——大家的努力,最后获得了回报,演出大获成功,节目受颁特别奖。
       燧当然也算一炮打响!贺总对他青睐有加。从此,站稳了脚跟。很快,在贺总和冬姐的帮助下,燧把妻子也接来了,不久,燧做了父亲!在那个“好晴好晴的天”,乘“好爽好爽的风”飘向蔚蓝色天空的“蒲公英”,似乎正迎来“辉煌的再生”!特区,成了燧无比热爱的第二故乡。

 

       4.特区火热的生活,成了燧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在工作之余,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很快,他就融入了特区文学圈子,并加入了特区作家协会。燧手头有一本生活手记,记录着他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趣闻趣事、感悟感想、街头巷尾见闻等等。在山区工作时,就坚持写“生活手记”。里面很多内容,成为燧的创作素材。有一次,“特区青年”杂志在滨海度假胜地小梅沙组织“五月冲浪”笔会,主编老王看了燧的生活手记,大为赞赏!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老王把燧的生活手记拿去看了一晚,第二天归还时庄重地向燧约稿,“手记”里有七八个生活故事他觉得很有趣,整理创作一下,交给他。那一年,燧在特区青年杂志连续发表作品。
       摘录几篇燧的“生活手记”吧——

       A.时间:1991年12月21日。周六。
       地点:荔枝公园。
       事件:北斗宾馆小车队的“的士”司机小赵驾着空车路过荔枝公园门口,见那儿围了一群人,好凑热闹的小赵,忙停下车,上前看个究竟。
       小赵上前一看,原来是个江湖佬在卖药。只见他做了一些小魔术后,又吆喝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下游三四,特来特区献艺。献艺只供眼看,回家忘个干净。我,游三四,祖上四代皆是神医,单方秘方一脉相承。今日当为特区建设者们服务,带来根治肝炎、肝癌、肺炎、肺癌、鼻炎、鼻癌、直肠癌等良药,对治疗疑难杂症包括梅毒花柳绝对有效。来、来、来!存药不多,欲买从速,勿失良机!半卖半送,一包10元……”
       可是,围观的人全都纹丝不动,没一个人有掏钱的意思。
       游三四见这情景,连忙放下药,操起一对长剑说:“刚才为大家表演的魔术其实是投机取巧,不过瘾。这会儿再表演几套硬功夫给诸位瞧瞧!”说罢,他娴熟地舞起双剑,接着又使曲棍、短戟和单刀。最后是表演气功碎石。只见他运气良久,大喝一声,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捏、一揉,便将一块鸡蛋大的石头揉成粉末。
       “好!”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喝彩,接着掌声雷动。
       看到这儿,小赵扒开人群,挤到游三四面前,连连拱手,十分动情地说:“哎呀,游师傅,你真是我母亲的大救星啊!上个月在火车站那边买了你三包药,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我那偏瘫了半辈子的老母亲吃了,真是人间奇迹啊!她老人家如今每天早上能去公园散步练太极拳哩!哎,恩人哪,今天你再给我2百元钱的药吧!”说完,果真掏出两张百元票。
       游三四愣了半天回不过神来,直到小赵把钱塞进他的口袋时,才赶忙包了一大袋药递给小赵,这么一来,围观者纷纷解囊。一会儿,游三四便把药全卖光了。
       游三四喜滋滋地把一千多元的票子装迸袋里,收拾起东西,正打算回旅店,小赵突然把车开到他面前,说:“游师傅,请上车,我送你吧。”游三四见是这位帮自己忙的青年,忙钻进车来,连声道谢,又掏出小赵买药的2百元钱,再加2百元塞给小赵作为酬谢。可小赵却坚辞不受。游三四懵了。于是又改口要小赵开车找个像样一点的酒店,请小赵吃一顿饭。
       小赵答应了。他把车开到深南东路,停好车,领游三四上了“上海绿杨村酒楼”。酒足饭饱之后,游三四才问:“师傅贵姓?”“免贵,姓赵。”游三四又疑惑地问:“赵师傅,你刚才说令堂上个月吃我的药治好了偏瘫,我知你这是假话,因为我前天才第一次来深圳。而且真人面前不烧假香,我的药全是吃不死人治不了病的东西。请问,我们萍水相逢,你为何帮我的大忙?”
       谁知小赵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游三四奇怪地问:“你想跟我走江湖卖假药吗?”“不不:”小赵说,“我见师傅气功碎石的功夫的确老到,想拜你为师学这一套,所以才来蒙骗大家,帮你早点把药卖完,也表示我拜师的诚意。”“不不!”游三四连连摆手。“师傅,你就教教我吧!我炒股票賺了大钱,我可以付你2千元的授徒费。”
       游三四被逼得没法,才叹了口气说:“实话告诉你,我的气功也是假的。你看我气功碎石厉害是吧?那石头也是假的,是一块石膏哩!”
       “啊?!”小赵忙从地下爬起来,颓唐地坐回到椅子上……

       B.时间:1994年2月14日。情人节。
       杂感:我突然产生了很强烈的欲望,很想养一条狗。
       其实我是讨厌狗的,因为小时候被狗狠狠地咬过,至今耿耿于怀!再者“猪狗不如”是乡村里面骂人最狠毒的一句话,可见狗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世道好像变了,不知何时,狗已经变成宠贵,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人不如狗,使一些人恨不得立马换个位置, 让自己成为狗类。不是吗?看那又漂亮又高贵的小姐,怀里紧抱着心爱的小狗,比情人还亲热,就让人醋海翻腾 。为搏得佳人一搂,愿意成为狗类的人,难道会没有吗?但这种人充其量也不过是吟花弄月的肤浅之辈。有一种人愿为狗类可是志存高远啊,整日里摇头乞尾,狺狺狺抛几个媚眼,哼哼哼作一番奴态。更出色的表演是,凡是主人拉的、吐的,不惧恶臭熏天,皆可彻底舔个干净 。此类人心甘情愿沦落,有的是为了三天两头主人所赐的几根骨头 ;但更多的则梦寐以求得到一顶乌纱和一身红袍,一旦乌沙灌顶,红袍加身,也就正儿八经的摆脱了人模狗样,摇身一变,自己成了主子,也将会有人甘为狗类,匍匐在脚下,如影相随 。
      我从未如此强烈的想养一条狗,说实话,这欲望也许是变态心理,但我确实很想体验体验做主人的滋味 ,养一条听话的狗,至少我做主人的时候,它会乖乖的听话 。高兴的时候我逗它开开心,恼怒时我踹它几脚解解气。当然,我必须保持警惕留个心眼,因为哪一天我不再给它丢几根骨头的时候 ,或者它有什么更高的要求我无法满足,它第一个想咬一口的,必定是我 ,因为它终究是狗!

        C.时间:1998年。秋季。
      地点:某小汽车出租公司。
      事件:出租车司机阿福,在同行中怕老婆是比较有“名气”的。阿福的老婆叫阿秀,长得五大三粗,瘦小的阿福站在老婆面前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阿福惧内,不排除其中有这身体反差的因素。
      有一天,朋友当着阿福的面拿他怕老婆的一些细节当笑料,阿福一点也不恼,而且有自己的说法:“你知道不,怕老婆并不是坏事。关键的是,怕老婆要有个准则。”
        朋友大笑,问:“听说阿秀给你下了死任务,每天出车都必须挣回五百元以上,否则便给你脸色看──这就是准则吧?”
      “嘿,这就是我的福气!”阿福接下来是一番解释,也确实有他的道理。原来,阿福生性有点懒惰,有时还会跟一些朋友搓搓麻将,小赌几圈。要知道,阿福开这部出租车,投资了二十几万哪!而且大部分是借贷资金,每个月得还本付息。阿秀若不时时给阿福上紧发条,这钱到猴年马月才还得清?还真是的,阿秀这么一紧逼,阿福果然勤快了,那帮赌友几次三番邀赌不成,后来也作罢了。
       尽管如此,“阿福怕老婆”仍常是朋友、同行取笑和谈论的话题。直至有那么一天,阿福干出一件“不怕老婆”的事来,使大家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那是长江水灾之后,公司发动属下所有出租车司机“捐款献爱心”,在场的各位司机大佬都有所表示,你一百、我五十地把钱往捐款箱里塞。当轮到阿福时,谁也没想到,他竟把包里的六百多元钱也是他全天的收入一分不剩全倒进了捐款箱。这可把大家给震住了,接下来便议论纷纷。有人说“阿福黏线(发神经)了”,也有人说他“充大头出风头”,但更多人担心的是阿福今天回去怎样向老婆交差。
       阿福把包里的钱全部捐出,完全出于对灾区群众的同情,当时根本没考虑得那么多。从捐款现场出来后,阿福确实有点害怕,回家去怎么向阿秀“交数”呢?阿福一边开车回家,一边在思考着对策。“嘿,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吗?”阿福自己在不断地安慰自己。
      “阿福昨晚一定不好过。”第二天,那帮司机都凑在一起,等着阿福的邻居、一位姓王的司机发布迟来的“晚间新闻”;因为几乎所有阿福怕老婆的故事,都是这位好事的王司机散播的。但这次大家失望了,王司机说“阿福家里昨晚平安无事”。王司机也大惑不解,后来还专门找来阿福,问他是如何“侥幸过关”的。阿福并不隐瞒,向邻居一一道来。原来,那晚快到家门口时,阿福才突然有了对付老婆的主意。他把备用轮胎拆下来,用钉子扎了几个洞,再从车尾找来几个废旧零件,回家去便有板有眼地编词:“今天实在的倒霉,出门刚拉上客,小车就抛锚了,半天都处理不好,只好找来拖车进了修理厂;车弄好了,看,下午才上路,轮胎又被扎破。唉!修车钱和中午的饭钱我都是跟朋友借的……”看阿福一脸的倦意和一身的灰尘,阿秀还能说什么呢?
      没想到,王司机这人不是个东西,他居然把这内情添油加醋向阿秀打了小报告。结果,阿福家里闹了个天翻地覆。第二天,当有人向王司机打听阿福的新闻时,他很不好意思,只吞吞吐吐地说:“阿秀发了很大的火,后来又哭了,说结婚那么多年了,阿福根本就不了解她,你阿福积极,我阿秀就比你落后?阿秀说长江水灾很惨,她看电视都哭了几次,那些灾民实在太需要帮助了。唉!谁的生活就没有个沟沟坎坎啊,你伸只手,我伸只手,大家搭把力,灾区人民就淌过去了!呶,这是一千元,阿福你明天帮我捐出去……”
      (据报载: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是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全流域地区的一次特大洪涝灾害。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5.“诗和远方”指理想的生活,出自高晓松的名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触动了很多70和80后的心灵。
      在特区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燧对“诗与远方”的体验与理解,似有千头万绪,无所适从。直到他读到了一篇短文,如茅塞顿开:这才是自己心中“诗与远方”——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但还是应该诗意的栖居。如果你以为,只有住在很漂亮的房子里才有诗,只有在各种美景之间留恋才是诗,那你真的不懂诗;如果你以为远方只有走到不同的地方才叫远方,那你就永远不会有远方。同样的,如果内心没有美好生活的看法,没有对美好的追求,那么去的再远,也非远方。诗和远方,不是一定要完全改变眼前生活的样子,而是要懂得从眼前的生活当中发现美。走出去容易,将生活过好过美很难。真正的诗与远方,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不老不死的雅望。是人在眼前生活当中,向往更高雅望的情怀,他不在远处,只在心里。他不是与现实生活的分离,而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下一章:人物拚图

 


上一篇文章:平头百姓——第13章:时也命也   

下一篇文章:平头百姓——第15章:人物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