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戏听歌学作文(十六)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风靡全国城乡,人们喜爱这首歌曲的原因有二:一是刚刚经历三年大饥荒,对五十年代末的浮夸风有了反思,认识到我们没有铺张浪费 的本钱,在很长时间内都还要厉行节约。二是这首歌的内容(歌词)跟很多叙事抒情类歌曲不同,它是在说理,很像一篇议论文。我们先来析题,歌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什么叫传家宝?词典的解释是:传家宝:家中世代相传的珍贵物品。这显然是个比喻,勤俭是抽象的,传家宝也是精神层面上的。比如:
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2.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3.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5.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6.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9.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勤俭》
10.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
11.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诸君请看,勤俭是不是咱们的传家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传统美德。《三字经》里说: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金是物质财富,经是精神财富。传统美德就是精神财富。这就是最珍贵的传家宝。
如此说来,歌名就是观点,歌词的第一句就是点题,亮明观点: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这是引论,提出问题。
既然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勤俭,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接下来便是分析问题:
不管是一寸钢哎嗨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钢以寸计、米以粒计、布以尺计、钱以分计,虽然微不足道,但是都要用得巧。这里的巧有合适、恰当的意思。什么叫精打细算?这就叫精打细算!精打细算就是勤俭。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一句直接呼应上一句的“用得巧”,合适、恰当、精准!这叫比喻论证。议论文的魅力来自思辨,思辨的魅力源自形象的说理。这句歌词真的是太经典了!
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千日打柴多么辛苦!一日烧多么铺张浪费!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必须大声疾呼:不能!这叫对比论证,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就是对比论证的魅力。
第二段歌词的开头跟第一段完全一样,是对观点的强调,在写法上叫再次点题,仍然属于引论,从第三句开始才是本论,继续分析问题:
我们要勤动手哎嗨勤动脑,多发明多创造,增产节约做得好。——如果说第一段的重点是论述“俭”,那么第二段的重点就是论述“勤”。勤动手,勤动脑,多发明靠勤,多创造也靠勤,增产更靠勤。在增产后面紧跟节约,形象地阐明了勤于俭之间的关系是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一边开源一边节流,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分析问题的本论部分到此结束。
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无疑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每句歌词都明白如话,朴实本真,生动形象,理趣盎然。当年歌曲的广为传唱不胫而走就是明证。六十多年过去了,这首歌的魅力仍然不减当年。歌词高瞻远瞩的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显示出它夺目的光辉。农业从六十年前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从小农经济到今天的农工贸齐头并进;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到今天的机械臂在流水线上急速而精准地操作着,生产出一件又一件产品。综合国力从六十年前的欠发达国家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之力深入各个角落,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为人类服务……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难道不是亿万华夏儿女用勤俭这一传家宝励精图治的成果!勤俭作为传家宝永远不会过时,永远用它那与时俱进之涛,拍打着九州大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