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秀才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旧作归档/6 |  大千随笔 |  大千聊斋 |  人生走笔 |  我吟我唱 |  口无遮拦 |  啼笑皆非 |  竹一涂鸦 |  文字拚盘 |  博中微博 |  击节赞赏 | 
本学习空间统计:   127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陈启兴
学校: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空间等级:27 >
现有积分:2721
距离下一等级:179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244

 
最新文章
 
《燧有古讲》第20章:苦尽甘来
《燧有古讲》第19章:晚云含雨
《燧有古讲》第18章:春风得意
《燧有古讲》第21章:霹雳怒火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征文集
气贯山河
 
随机阅读
 
同饮一江水 共唱一首歌——草埔小学学生参.
诉衷情 (贺中秋)
仲吕,山坡羊
仲吕,山坡羊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中)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上)
 
推荐文章
 
燧有古讲——第16章:红杏出墙
燧有古讲——第15章:人物拼图
燧有古讲——第14章:诗与远方
燧有古讲——第13章:时也命也
燧有古讲——第12章:追逐梦想
燧有古讲——第11章:进机关

8月12日
2023
 

《燧有古讲》第18章:春风得意


   作者:陈启兴 发表时间-20 :58:55  阅读( 52 )| 评论( 0 )
 

f945b0655117f9f42799ae860fc7099.jpg      《腊前月季》(宋)杨万里: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1.下午,燧刚打开电脑准备修改几篇公文,秘书处的马春风悄悄来到燧的身旁。他低声说:“燧主任,下班后别急着走,马路对面老地方酒店,我订好了房,咱们小范围聚一聚。”
       燧稍微愣了一下,马上醒悟,春风老弟——马春风这是要正式与一帮弟兄们辞别啦!他马上要跟着秘书处的龚安西处长,一起去市委组织部履新。几年前,龚安西从团中央下来挂职锻炼,现组织决定让他留在特区,并把他调往市委组织部,担任秘书一处处长。经有关部门同意,他决定把马春风也带过去。马春风可是龚处长的左臂右膀啊,他对马春风的才华相当认可。一个礼拜前,冬姐就悄悄把这些消息给燧透露过了。
       燧顿生依依惜别之意,抓起马春风的手,使劲的握住。燧与马春风虽仅有一年多的共处,但彼此已莫逆于心,相与为友。一年前,冬姐领着马春风来到燧跟前,面对这位站在身前魁梧挺拔的汉子,燧很有压迫感;目测马春风身高最少一米八五,而燧只有一米六四。燧赶忙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尽量缩小与马春风的高差。
       顺便插几句话,因为工作调整,当时冬姐已经是人力资源处处长,燧是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冬姐亲自引来马春风,是一种重视,他可是通过层层选拔和考核,专门给秘书处龚安西处长配备的助手。
       “欢迎欢迎!”燧朝马春风伸出手去,热情地抖动了几下。之前,燧已看了马春风的资料,出生于江西抚州,毕业于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南下特区前已经是江西某县正科级新闻秘书。今日面见,燧便断定,这个比自己整整小了十岁的马春风,决非池中之物!他将来的事业或仕途,自己无法企及。
       当然,燧不是势利之徒,就因此对他巴结讨好。反而是这个马春风,在工作和生活进入正常轨道后,他温良恭俭让的为人态度,让燧肃然起敬。马春风虽然几乎天天贴身伴随着处长,却没有一点架子,逮着闲暇之机,便到秘书处的大办公室与各位工作人员亲密接触。幽默善谈的马春风,常常把大伙逗乐得前仰后合,让工作压力不小的同僚们觉得如释重负。年龄稍长的,都亲切地叫马春风“老俵”,有几个刚从大学里出来的小年轻便“老俵哥、老俵哥”地叫。马春风的到来,也给燧减轻了不少负担,很多文案马春风都主动揽了过去。他还是个“快枪手”,几千字的材料、文稿,倚马可待……
       可惜时间太短,燧心中有如伯牙、子期行将分离,无名的失落涌上心头。隔天,燧特意去玉器店挑了件伯牙抚琴的翡翠玉雕,送给了马春风。虽然价格不菲,燧觉得只要马春风明了自己的心意,值!
       当晚,在老地方酒店,不免一场觞觥交错。推杯换盏,大家喝得酣畅淋漓。又是一番惺惺相惜,最后,有人起了个头,敲打着碗碟,大家齐声高唱: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待到春风传佳讯,
       我们再相逢、再相逢!
       ……
       燧觉得这歌太切合此时情境了,特别是“待到春风传佳讯”一句,歌词作者简直替大伙喊出了最真诚的祝福啊!,一曲终了,马春风起身与燧紧紧拥抱,然后与大家一一握手。

 

       2.马春风跟着龚安西走马上任后,与燧仍然联系密切。每每周末,马春风还要来燧家里蹭上一两顿饭,他胡吹海夸,说嫂子的厨艺盖过了附近王子饭店的那位大厨了!燧心里明白,马春风这是给妻子戴高帽,“黏餐”(广东话蹭饭的意思)便显得名正言顺了。当然,燧也很自豪,妻子也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典型的客家女人。
       彼时,燧已在螳螂山一小区安了家。螳螂山虽然位置比较偏僻,但妻子丁敏就在附近学校任教,选择在此买房安家,是以妻子为原点,就近为原则;再说他们可爱活泼的儿子也就读于妻子同一学校,燧自己一个人上下班,就买了辆代步小车,也挺方便。小区与学校近在咫尺,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学校球场,上下课铃声,都清晰可闻。妻子离家近的好处,就是燧下班回家,洗完手便可以“饭来张口”了。燧的妻子,就是当年山城文学社那位“和平鸽”丁敏,燧一向以“丁老师”尊称妻子。当年,两人志趣相投,互为欣赏。燧被林正泰调入机关,在林业局编写《林业志》,丁敏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替燧整理资料,帮了燧很大的忙。《林业志》付梓之日,燧便与丁敏牵手步入婚姻殿堂,后来,她晚了几年,也跟随燧来了特区。
       今天是周五,傍晚,妻子正在厨房忙乎着张罗晚餐,燧也很少有的帮忙搭上一把手,把丁敏炒好的一碟碟菜接力摆上餐台。突然,门铃“丁咚丁咚”响了。燧打开大门,高大的马春风便如一堵墙似的朝门里压了过来。
       “你这是?”燧疑惑地盯着马春风。
       马春风望着那一桌饭菜使劲嗅了嗅,大声嚷嚷:“香,香!来得巧,来得巧,正赶上开饭!”然后就毫不客气地拉了张凳子坐了下来。
       “马叔叔,你来吃饭的时间怎么提前了一天啊?”燧的儿子壹壹直愣愣地问道。
       “哎!怎么说话的!”丁敏拍了一下儿子的手,便转身回厨房去了,马春风这膀大腰圆的大汉来了,桌上这点饭菜,哪够马春风“风卷残云”啊,她得去加几个菜。
       马春风刮了一下壹壹的鼻子说:“嘿嘿,马叔叔上你家吃饭,不用择日挑时辰的。”
       “是啊,你很少周五上我家来,今天是什么皇道吉日啊?”燧不解,马春风为何突然造访。
       马春风敲了敲空碗:“上酒啊!把你家8年窖龄的客家珍珠白拿出来——对了,这个周末咱没空,明天一早,与龚处飞北京。”
       燧与马春风早就心有默契,马春风是领导身边的人,嘴巴得把门,所以单位上、工作上的事,马春风不主动说,燧就坚决不打听。接下来,两人就是吃、喝,然后扯闲篇。
       扯闲篇,倒能扯出些故事来,这不,慢慢就扯到马春风的成长经历上来。

 

        3.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马春风出生在著名的才子之乡——江西抚州。燧对抚州并不陌生,因一个合作项目,燧刚调来特区没多久,就陪同集团领导一行,前往抚州做投资调研。当时接待他们的有一位市委宣传部领导,对“抚州才子”如数家珍。他以一流的口才自豪满满地说,抚州人才,质量高、影响大。历史上曾出过7个宰相、13个副宰相、3000余位进士,其中尤以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汤显祖等一大批名儒巨公为典型代表。抚州才子的成就和贡献涉及方方面面,文学、教育、医学、自然科学、包括军事领域等等,均有建树。他特别推崇广昌县的揭暄,是集军事理论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于一身的千古奇才!抚州才子涌现还有一个特点,往往集中在一县一村一家,比如乐安县的流坑村,出了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秀才如繁星;王安石家族,一门八进士,兄弟两宰相。
       抚州,钟灵毓秀,人文昌盛、才子辈出啊!
       ……
       丁敏和儿子壹壹先吃好了,她给两个“老爷们”泡了一壶消食解腻的青汤绿茶摆放在餐桌中间,给燧一个示意的眼色,便悄悄回书房辅导壹壹做功课去了。
       燧却给朝马春风又添了些酒,自己不太能喝,只能小口小口地抿,他知道这一斤一瓶的高度客家珍珠白,马春风一个人喝也没什么问题。不用担心他喝高喝醉,燧了解马春风,既有酒量又有“酒德”,喝大了也不会成为“酒疯子”;到了那种醺醺然的境界,他会向你掏心窝子,但七分醉保持三分醒,不该说的,依旧守口如瓶!    
       “春风老弟啊,你若不能出人头地,都对不起抚州先贤啊!兄弟我第一次与你接触,就看高你了!”燧这一番话,没有丝毫恭维之意。
       “燧哥!”马春风拍了拍燧的臂膀,“我出身寒门,无有依靠。所以从不去想那么多!北大毕业本想继续深造,读个硕研什么的,就是出来就业,京城不少单位也愿意要我,央视、中广和新华社都可以去。唉!但我没得选择,只能回抚州老家去,因为我父母……垂垂老矣!而且老父久病,时日不多……”
       马春风仰脖喝干了酒,两行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马春风思绪瞬间闪回——像电影镜头,定格在地处抚州临川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双峰寨——那几间旧瓦房,这便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
       父母都是双峰寨人,打小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起长大,后来是双方父母撮合,结合了家庭。抚州虽崇文重教,却也有一些人因生活所累,初中甚至小学便辍学了。马春风的父母,双双都只念过一年书,就回家挑起了生活重担。他们只会写出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数字加减,活脱脱就是文盲。父母生下一对儿女后,为了拉扯孩子们长大和维持家用,可是竭尽全力啊,耕田种地,上山下河,肩挑背驮,从没有吝啬过一丝一毫的力气。特别是父亲,进山割松香,煤矿下深井,码头扛大件,工地扎钢筋……哪里能挣钱,就往哪里去。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让孩子读好书,将来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成为国家的人,万万不可再走自己的老路!马春风和姐姐一样,一到适龄入学,便被父亲送出大山,到村里唯一一所小学上学去了。弯弯曲曲的盘山路在不太浓密的林中,一忽儿可见一忽儿被遮蔽。就是沿着这条崎岖山路,马春风与年长一岁多的姐姐,每天几乎都是摸黑起早,结伴步行前往十来公里外的那所小学。起初,马春风常常累得趴在地下不想走,姐姐总是弓下腰,背上他坚毅地向前、向前。慢慢,马春风也练成了一双铁脚板,来来往往,一走就是6年!
       也许在抚州这块风水宝地,每个旯旮角落都存在着文化脉象,就连泥土、空气中,都有人文基因。否则不好解释,马春风姐弟俩,生于文盲家庭,生活异常艰辛,每天自带饭菜在学校进食午餐,几乎都是米饭加咸菜罗卜干。这等环境和条件,连老师都不敢相信,姐弟俩的成绩,从没在年级落后过前5名!马春风自己也承认,他和姐姐学习成绩优异,似乎与刻苦、勤奋无关,就是天生禀赋,异于常人,学习上好像从未遇过难处,往往一点就通。家里破败的屋墙上,贴满了姐弟的各类奖状。父亲经常点燃一根烟,笑眯眯望着这一面“奖状墙”,十分的惬意和满足,一坐就是半天。
       姐姐升初中便到镇中学住校了,可当马春风在第二年刚刚“升中”与姐姐“胜利会师”,家里突发变故,父亲在山里采药,一不小心,滑下了山谷!乡亲们把父亲抬送到临川救治,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可就此瘫痪,卧床不起!
       母亲茶饭不思,以泪洗面,全家人深陷于愁云惨雾之中。那一天,刮着大风,下着暴雨,马春风看到姐姐突然起身,戴上斗笠,披着衰衣,一头便扎进雨雾之中。傍晚,姐姐才浑身湿漉漉地回来,带回一个背篓,装的全是她从学校搬回来的书本和日常用品。
       “姐啊,你这是要干嘛?”马春风十分诧异。
       姐姐把马春风拉到门外。
       “弟啊,你看咱家目前状况,靠妈一个人,无法支撑啊!姐决定了,我辍学,帮助妈妈照顾爸爸。”
       “姐啊,这不成!你学习好,成绩好,日后准能上个好大学!”
       姐姐搂了搂马春风打小就很板正的宽大肩膀,抹了下脸上那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然后耐心地说服着马春风。天有不测风云啊,爸爸遭罪,就是整个家庭的劫难!原本虽然清贫困顿,但父母刻苦耐劳,还能勉强维持全家的生活,包括供姐弟俩上学。可目前的现实就摆在眼前,姐必须做出抉择,辍学帮妈妈维持这个家。弟弟你继续奋发上进,保持好成绩,并争取更上一层楼。姐姐一定会支持你实现爸爸的愿望,爸爸半生辛苦付出,你可千万别让他的希望落空啊!
       ……姐姐终究还是重复了父母的老路,受困于双峰寨这座大山。在马春风即将大学毕业那一年,她嫁人了,姐夫还是本村子人,是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姐姐看上他,是他愿意入赘,与姐姐一起照顾马春风的父母。马春风心里明镜似的,完全理解姐姐的心思,在马春风毕业后是考研、留京和回抚州的三个选项中,姐姐替弟弟选择了前两样。她就是担心弟弟因为自己这十年的付出,为了报恩或心存歉疚,不听劝阻,选择回抚州,于是匆匆成家,以此断去弟弟的回乡路。但当马春风发现有抚州政府部门来校招聘人才时,便毅然决定:回去,回抚州!姐姐为了这个家、为了父母和弟弟的前途,牺牲得太多太多!父亲,卧床十年,如风中残烛,听说最近已水米难进,马春风恨不得毕业季快快来临,拿到毕业证,立马飞越关山,见上父母和姐姐!——这都是后话,但马春风把这段故事提到前边来讲述,写文章这便是“倒叙”了。马春风一声叹息,让听故事的燧也唏嘘不已。
       ……
       马春风的父亲原本是村里手艺精湛的篾匠,一把竹刀在他手上飞舞,简直出神入化!门前屋后都是竹林,他顺手砍下几竿,用一天半天时间,各式各样的竹编如竹筐、竹篮、竹席等便摆在眼前,散发出清新好闻的竹香味道来,小时候的马春风喜欢闭着眼睛,很享受地吮吸这清香的味道。父亲还会用边角料料给姐弟俩编一堆玩具,蟋蟀、蜻蜓、青蛙等。那时,村里乡亲要买父亲的竹制品,得提前预订。父亲靠这一门手艺,养活家人。后来因为塑料大行其道,几乎所有用具都塑料化了,而且五颜六色,花样繁多,价格低廉。父亲的传统技艺受到了强烈冲击,只好放弃了,转而去做了其他更为艰辛的行业。
       姐姐回到双峰寨,却要重操父亲旧艺。每当父亲精神状态好时,姐姐便搬出父亲当年制作的斜躺竹椅,铺上一床棉被,和母亲合力将父亲抱上躺椅,让他舒舒服服的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指导姐姐破竹削篾,传授各种编织技艺。姐姐绝顶聪明,不但掌握了父亲的真传,还能发扬光大,推陈出新,根据市场的流行风向和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编织出各式或小巧玲珑、或活泼可爱的挂件、装饰品和家居用品。姐姐打小喜欢画画,曾表示上大学的选择,就是考美术学院。她有一定的审美水平,竹编以颜料配于色彩,款式新颖,构建讲究。产品投放到市场试卖,结果大受欢迎!镇上和抚州城里,有人争着给她做代销,只是姐姐一人之力,产量有限,基本上供不应求。
       马春风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初中三年,所有科目成绩名列前茅,顺利考入抚州重点高中。进校没多久,几场考试,马春风的实力就把老师、同学们都镇住了!班主任两眼放光,猛夸马春风是奇才,天生读书郎,是大才子转世……他还四处与人打赌,说马春风如果将来上不了清华、北大,他把全校的厕所扫三年!
       有人就想看看马春风班主任的笑话,暗地里伸长脖子张望着,等待着那一天。最终,马春风没有给别人看老师尴尬的机会,一如班主任预言,他真的考取了北大,还是文科状元!
       马春风母亲却闹了笑话。   
       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投递到镇上时,因为出了个北大新生,已经是无数人的荣耀了,镇里教办主任亲自陪同临川下来的教育局领导,敲锣打鼓上了双峰赛,亲临祝贺,送达录取通知书,还给马春风送来奖金。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可马春风的母亲却冷头冷面地站了出来,冲着她认为肯定是最高级别的一位领导大声说:“领导同志,我有意见啊!”
       顿时一片寂静。
       领导也是一头雾水,跨步向前问道:“老嫂子,有啥意见,您说,我们听着。”
       “好!我问你,我儿子考得好不好?”
       “那肯定啦!还是状元啊。”
       “那就不公平了!”马春风母亲看来真有一腔怒火。质问道:“我们上村有个女生,分数听说还没考到我儿子的一半,可你们把好学堂留给了她,就在抚州的什么学院,却把我家春风打发得远远的!抚州那学堂我儿子为什么就不给上?”
       “啊?!”领导一时语塞,不知何意。
       “你们啊,给人家走后门,领导你说是不是?咱上趟京城容易吗?少说一万八千里路吧?人家上趟抚州,当天来回也不难,这路费,一年省多少啊!”母亲终于说出了她愤怒的原因。
       顿时,满场大笑!有位镇里的女干部差点笑叉了气,蹲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姐姐赶忙把母亲拉进里屋,做了半天的解释,才让母亲顺气了些。
       父亲则一直躺坐在竹椅上,自始至终笑意盈盈,他一边拭擦着眼角幸福的泪花,一边频频向道贺的人拱手,不停的回话:“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谢谢啦……”

 

       4.马春风不顾姐姐劝阻,回到了抚州。他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回来后不到半年,卧床十年的父亲就撒手人间,安详甚至有些满足地走了,他嘴角上翘,带着一丝丝微笑。也许,是因为儿子实现了自己的愿景,甚至有那么一点功成名就;也许,是因为儿子这半年对他的悉心陪伴和照顾。马春风安排在政府部门从事宣传工作,无论工作多忙,他都是隔天回家一次,为此他还凑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每次回来,马春风就在父亲床前搭铺,同睡一间屋,跟父亲讲讲在京城的见闻,唠唠自己目前的工作,他还悄悄告诉父亲,自己看上了一个姑娘,挺好看的……
       几年后,马春风与他看上了的这个“挺好看”的姑娘结了婚,工作也卓有成就,被领导所器重,提拔为正科级新闻秘书。对了,马春风当两回舅舅了,姐姐生了两个乖巧的女儿。母亲身板硬朗,替姐姐照顾着小孩,整日里被小孙女逗得笑呵呵的。
       马春风安安稳稳地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生活和工作几乎没有波澜。可没多久,姐姐在已经安于现状的马春风身上,抽了一鞭子!
       姐姐的竹编作品,因为在抚州已有点名气,被有关部门带到特区去参加文博会展览,结果给东南亚国家的一个商人相中,视为极品!姐姐因此被紧急召唤,赶赴特区,去会见这个商人并洽谈合作办厂事宜。姐姐在特区呆了半个多月,回来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十分亢奋!她已代表镇里,与东南亚国家的那个商人正式签下了投资合同,利用双峰寨本地成片的绿竹资源,成立一家竹艺厂,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往东南亚。姐姐没想到自己的手艺还能出口创汇,每天在镇里干部陪同下,忙着选址、招工、人才培训等一系列事务,大有干一番事业的雄风和干劲。
       这一天,姐姐来城里办理竹艺厂的相关手续,便在马春风家里住了一晚。晚饭后姐弟俩喝茶聊天,姐姐突然站起身来,踱步到客厅,摸了摸马春风养着两条金龙鱼的鱼缸,说:“弟啊,这两条鱼长得好快啊!我上次来,还觉得你这鱼缸大了,可以养上三五条,你看现在它们游着游着都要撞上了,还好,它们身段灵活。”
       “对啊!”马春风起身,给鱼投了点鱼食。“我正愁着呢,养一条吧,太单调;换个大鱼缸吧,我这地小,摆不下。”
       姐姐笑了笑,说:“放了吧,大江大河才是它们的家。”
       “这是观赏鱼啊,只能当宠物养。”
       姐姐盯着弟弟看了半天,“唉”了一声,似若有所思,接着还捅了捅马春风已经微微鼓起的肚子,一半取笑一半认真地说:
       “你自己不就成了观赏鱼了嘛,回家来好几年啦,人都变懒惰了!养尊处优,大腹便便!”
       马春风不好意思摸了摸隆凸的肚腩,指了指还在厨房搞卫生的妻子狡辩道:“嘿嘿,赖她,伙食太好!”
       姐姐突然转换了话题,说这次到特区,虽然时间很短,但光是一个文博会,就让她看到了特区的逢勃朝气和无限的发展前景,听说文博会还有一个姐妹展——高交会,更是盛况空前,吸引了全球无数机构和万千商家云集特区。姐姐说,当初力挺马春风留京发展,是觉得平台对一个人施展抱负、实现价值非常重要!你为了父母和姐姐选择回来了,姐姐因为你这一份亲情感到欣慰,开心,高兴!但姐姐内心却多了一丝歉疚,你是一只已经离巢的鹰,你理应向往蓝天,往高处飞!
       姐姐一席话,马春风当即膜拜!他睁大眼睛看着姐姐,有点不相信,初中便辍学的姐姐有如此格局和胸怀,真有点把马春风亮瞎了眼!
       姐姐说:“父亲已含笑九泉了,母亲也健康硬朗,家里你姐夫也算是顶梁柱,你不用老想着这个家了!姐姐给你一个建议,到特区去吧,在那一片天,你可以飞得更远、更高!”
       马春风对姐姐刮目相看了!姐姐这水平,应该不是短短几天的特区之行速成的吧?她宽阔的眼界让马春风有点自叹弗如。姐姐远居深山,却能极目远方!
       马春风期期艾艾:“姐啊,我现在有家庭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弟妹,将来可以跟着走啊!”姐姐说:“当然,你已不是当年那个赖在地上喊累的小屁孩,是堂堂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才生。你要走的路,也不用姐来指指点点,姐尊重你的任何决定……我的提议,有空,小俩口商议商议吧。”
       那一晚,马春风彻底失眠!

 

       5.马春风的内心,经历了长久的思考和斗争,慢慢萌生了与姐姐一致的想法。他开始留意、关注特区那边招聘人才的各种消息——姐姐的点拨,改变了马春风的人生!
       后来,为了给这家大型国企秘书处龚安西处长配备助手,冬姐的人力资源处,通过公开招聘、选拔,把马春风调进了特区。
       ……
       借着酒意,燧与马春风聊得起劲,马春风也觉得畅快淋漓。酒足饭饱后,再饮几杯甘香扑鼻的绿茶,顿感神清气爽。因为第二天要与龚处一起出行,今晚这酒,马春风有所节制,还不到九点,他就起身告辞了。这次陪同龚安西上京,龚处可能有什么特殊使命。他们回到特区后不久,就召开“两会”,龚安西担任了特区组织部副部长。以后一路开挂——部长、副市长、外调地级市担任市委书记、副省长……
       马春风一直被龚安西带在身边,随着龚安西的职务升迁,马春风也“水涨船高”,不断获提拔,职务变动频繁,在龚安西担任副省长时,马春风已经是省政府副秘书长了,仍然伴随龚安西左右。
       马春风即将跟随龚安西异地任职,他邀请燧夫妇带上壹壹,上自己家来,让燧好好尝尝“马夫人”做的江西菜。此时马春风早已不是“孤家寡人”,妻子调来特区好几年了,马春风离开抚州时妻子刚刚怀孕,后来给他生了个漂亮的“小棉袄”,让他得意非凡!拿女儿笑靥如花的照片做了手机桌面,到处炫耀。壹壹很喜欢这个小他七八岁的小妹妹,这不,带来一个新买的魔方,送了小妹妹,还手把手教着。
       这一顿饭,吃得大家十分开心。
       临别,马春风把燧拉进书房,说了不少知心话。末了,他盯着燧,很认真地问:“你可是我的老大哥了,你说说,我的仕途是不是太顺利了?这让我一点都不踏实!我经常做梦,自己踩着软绵绵的云朵,一级一级的往上攀爬,突然一脚踏空,从高处摔了下来……”
       说话间马春风脑门上沁出了点点汗珠,燧看出了他内心有些焦灼与不安。燧顺手把书台上的台扇打开,并转向对准了马春风。
       “春风兄弟!”马春风一向视自己为知己,对这份友情和信任,燧心里是挺感动的。他拉紧马春风的手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上天让你碰上老龚,时也命也!老龚对你的提携,没有私心,并非用人唯亲。你有这个实力,老龚才这等厚待你。春风兄弟,你不是那种邀宠求仕的人,放宽心吧,大胆地往前走!——最后,兄长就四个字送你:做个好官!”
       马春风重重的点了点头。
       在此一别,燧与马春风除了节日问候发发微信外,再无交集。马春风后来成为省里领导,燧便不再主动联系他了,毕竟,层次已分高低,圈子也完全不同了。

 

附:ˣˣ百科-马春风
       马春风,男,汉族,1972年11月生,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ˣˣ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人物履历:
       1993.09-1997.06 江西省抚州市ˣˣ区区委办公室新闻干事、新闻秘书。
       1997.06-1998.11 特区ˣˣ集团秘书处秘书、处长助理。
       1998.11-2002.07 特区市委组织部干部、秘书一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2002.07-2005.06 特区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助理调研员。
       2005.06-2006.10 特区市委组织部副处级秘书。
       2006.10-2009.12 ˣˣ省临海市委办公室主任。
       2009.12-2012.07  ˣˣ省临海市ˣˣ县委书记。
       2012.07-2015.10  ˣˣ省林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15.10-2020.11  ˣˣ省农业厅厅长。
       现任ˣˣ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下一章:晚云含雨


上一篇文章:《燧有古讲》第20章:霹雳怒火   

下一篇文章:《燧有古讲》第19章:晚云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