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乌江(原名“乌江一朵浪”)
                     千里乌江水 奔腾入海洋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教学论文 |  人物彩照 |  诗词歌赋 |  散文随笔 |  楹联曲艺 |  古诗新唱 |  鸿雁长飞 |  赋彩课堂 |  闲情偶记 |  学海导航 |  桑榆晚景 |  流金岁月 |  快乐国学 |  博海观潮 | 
本学习空间统计:   749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杨建华
学校:退休教师
空间等级:40 >
现有积分:16027
距离下一等级:1473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56

 
最新文章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中)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上)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下)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中)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上)
欣见旧稿,如遇故人
 
随机阅读
 
同饮一江水 共唱一首歌——草埔小学学生参.
诉衷情 (贺中秋)
仲吕,山坡羊
仲吕,山坡羊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中)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上)
 
推荐文章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下)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中)
职场手记:万紫千红集桂林(上)
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我——博客伴我陶然行.
魅力教师,闪亮登场——博客伴我陶然行(中.
博海弄潮,高唱大风——博客伴我陶然行(上.

9月13日
2023
 

古诗新唱何以吸引年轻人


   作者:杨建华 发表时间-21 :4:25  阅读( 29 )| 评论( 0 )
 

古诗新唱何以吸引年轻人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这些古诗词被唱出来是什么样?会变得更好听吗?更容易传播吗?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以现代音乐和古典诗词”的模式,将16首古诗词全新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大饱耳福。节目中不少诗词改编成歌曲后,迅速在年轻人中流传开来,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又一成功范例。  


古诗词结合现代音乐:经典二度创作后迅速流传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用古诗词配以现代音乐予以全新呈现,虽不能说此前完全没有但却也并不多见,我们经常哼唱的《水调歌头》《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水一方》等,就让人在记住优美歌曲的同时也了解了诗词的内涵。  


事实上,“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代的著名诗篇《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也一样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大多是亦诗亦歌、亦吟亦唱的作品。  


为什么不把这种古老的传统,用在今天的文化传承上,并且通过电视这种视听载体呈现出来?抱着这样的想法,节目制作方央视创造传媒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决定做一档将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的节目,即《经典咏流传》。  


从电视的角度看,音乐节目大家都在做,诗词节目也一样,但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节目,还真的没有人做过。《经典咏流传》做什么?怎么做?找谁做?立足于“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的定位,制作方意识到必须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采取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的形式,才能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美学引领的深度。  


经过用心挑选,最后有16首古诗词被以不同的音乐形式呈现到舞台上。其中有经典影视音乐作品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枉凝眉》等老歌新唱,也有委约原创的作品如《声律启蒙》《定风波》等;有《将进酒》这样的摇滚音乐形式,也有《三字经》等说唱形式;有中国第一代钢琴大师演绎的《梁祝》,也有“90后”加油男孩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有台湾民歌音乐家胡德夫根据古谣改编的《来甦·秋思》,也有香港汪明荃罗家英夫妇演绎的《鹊桥仙》。  


虽然节目只有短短3期,但是作品扎实、嘉宾多元、创作精心、表演真诚,使得每首诗词与歌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迅速流传开来。节目开播次日,《经典咏流传》就一举拿下了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最高评分。业内人士和观众纷纷给予节目好评,并在网络主动传播,成为2018年春节期间的一个热点文化现象。  


时代性与时尚性兼具:经典穿越时空重焕新生  将诗歌唱出来的效果会这么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表示,节目效果之好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我也想到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不过更多想到的是古筝,曲调依然想到的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更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  


在谈及节目为何如此受欢迎,央视创作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而是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至于用现代音乐激活古诗词的密码是什么?过彤认为有两个:一个是时代性。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要选那些对当下中国社会有观照性、具有普世情感的作品,因为只有这些普世情感能够穿越时空,具备二度创作再流传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时尚性。邀请什么样的演唱嘉宾,用什么样的演绎方式,是吸引年轻观众、激活经典的重要因素。  


随着节目的火热播出,一系列关于艺术、教育、传播等方面的话题也引发讨论。比如谈到怎样更好地将音乐与古典诗词融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感触颇深。他认为经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下丝毫不落伍,古代汉语和现代音符的嫁接,让大众更好地接近传统文化,这种做法其实是对艺术的准确表达。目前,他正计划把节目搬到中国音乐学院作为课堂教育。而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看来,诗和歌的创新结合,把一个过去完成时的作品成功地转化为现在进行时的文化,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传,也会让歌词越写越有文化。  


看到诗乐传统的唤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觉得十分欣喜。在他眼中,每一首诗、每一首歌的背后其实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承载的或辉煌或失落,都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他们跨越千年之后到达现代,变成无以复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从《经典咏流传》的创新出发,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不禁畅想,未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能够把文、史、哲、美、乐等多个领域全部打通,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本报记者郑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一篇文章:收获源自质疑起,快乐尽在交流中   

下一篇文章:今天如何吟唱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