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exia的空间
                     bakexia的空间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杏坛春秋 |  巴山夜雨 |  八面采风 |  说东道西 |  边走边唱 |  学生风采 |  第二课堂 |  艺术科组 |  雨燕传信 |  好“色”之图 |  快乐饮食 |  深圳地图 |  “辉”报新闻 |  卢宬之舍 |  古诗新咏 | 
本学习空间统计:   632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卢雨辉
学校:松泉实验学校
空间等级:34 >
现有积分:8779
距离下一等级:221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98

 
最新文章
 
2015年12月19日,罗湖区教职工“唱.
书香墨韵有新声,亲子共唱古诗词——《长歌.
唱游《送灵澈上人》
宋词《蝶恋花•伫立危楼风细.
【往事钩沉之视频欣赏】 “古早”味歌曲—.
往事钩沉之视频欣赏:“古早”味歌曲——《.
 
随机阅读
 
仲吕,山坡羊
仲吕,山坡羊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中)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上)
歌曲,小视频
歌曲,小视频
 
推荐文章
 
2015年12月19日,罗湖区教职工“唱.
书香墨韵有新声,亲子共唱古诗词——《长歌.
唱游《送灵澈上人》
宋词《蝶恋花•伫立危楼风细.
【往事钩沉之视频欣赏】 “古早”味歌曲—.
作曲的《牵手》发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杂.

5月30日
2012
 

松泉中学特色办学享誉全国(转)


   作者:卢雨辉 发表时间-14 :14:47  阅读( 351 )| 评论( 0 )
 


















古诗新唱”“双语教学”“创意中国画”助推美丽蝶变
松泉中学特色办学享誉全国







(载2012年5月30日《深圳特区报》)


     十年栉风沐雨,成就美丽蝶变。



     短短10年,一所在布吉二线关口“插花地”新建起来的学校——罗湖区松泉中学,通过特色办学,不断创新,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界烙下一道道闪亮的印迹:



    “古诗新唱”,名动京城;“双语教学”,成为全国重点课题;“创意中国画”,在全国比赛中屡获佳绩……



     如今的松泉中学,风华正茂。如今的松泉中学,正站在重新出发的起点上。



     在该校迎来10周年校庆之际,记者走进这所学校,探寻她迅速成长壮大的奥秘。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小艳 通讯员 许畅国 文/图









      “古诗新唱”唱出满园书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饮酒诗》。



     每天早上七点半和每天下午两点,这样朗朗上口的古诗都会从美丽静谧的松泉中学校园里传出来,只是,它们不是被读出来的,而是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被唱出来的。



     为了践行“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校长凌志伟提出以“古诗新唱”为载体,营造“书香校园”。



      2003年起,由杨建华老师和卢雨辉老师担纲,语文老师与音乐老师合作,依词配曲的“古诗新唱”课题,给初中语文教学涉及到的上百首古诗词全部谱上了简洁而动听的旋律,并在学生中广为传唱。



     从语文、音乐课的必修课课堂上,到每周五素质教育的15分钟、兴趣课、大型比赛中,总会传出同学们吟唱古诗词的清脆悦耳的歌声。



    “以前觉得古诗词又长又拗口,是最难背的内容,如今,同学们写作文时常常会‘引经据典’,就连平常讲话都会时不时冒出几句诗来。”有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多年来,松泉中学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增强,语文成绩大幅提高,古诗词默写题几乎是“一网打尽”。



    “古诗新唱”不但唱出了满园书香,也唱出了阳光气质。



     坐落于二线关口“插花地”的松泉中学,没有良好的生源,大多数学生来自于暂住人口或缺损家庭,极少受过音乐训练,但是,如今,他们都已出落成自信大方的阳光学子。



     “我从一个连拍子都打不准的胆怯女生,代表罗湖乃至深圳,站在了国家级的舞台上。”合唱团成员曾舒琦告诉记者,音乐与古诗词的双重养分令她找回自信,从容优雅。



     去年11月26日,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礼堂举办的首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优秀节目展演活动中,松泉中学合唱团第一个亮相,他们表演的节目——古诗词歌曲联唱《古诗唱出满园书香》,赢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和不尽的赞叹声。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艺术部部长刘彦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特别特别精彩!”



     如今,“古诗新唱”合唱团已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唱出深圳,唱响全国。因为在传承中华文明、创新经典教育方面独树一帜,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奖;凌志伟校长被授予“全国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双语教学”引发全国关注



     宣传栏、指示牌上的英文标识,随处可听到的英语对话……松泉中学的校园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英语文化氛围。



    “让学生从‘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中解脱出来,真正热爱英语。”——这是英语专业出身的凌志伟校长的愿望。



     2006年,他和他的团队突破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提出“双语教学”,在非英语学科的教学中交替使用两种教学语言,开展以主题教学为主,配合以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



     体育课上学英语口令;计算机上使用英文版界面的软件;“历史与社会”课上学习外国地名、国名、各旅游景点;数学课上增加英文附加习题;科学课上学习英文专业词汇、英文科普读物、英语附加题……甚至于思想品德课上都有英语的影子,英文辩论和专题演讲令原本枯燥的课堂活了起来。



     英语渗透到各类学科教学中,丰富创新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历史与社会》双语课堂,记者看到,与普通课堂不同的是,老师先让学生用英语或普通话讲述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旅游的感受及当地特色。



      这个看似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激发了所有同学的兴趣,同学们争相举手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普通话与英语交互使用。



      记者注意到,整个课堂始终充满了笑声,同学们全程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地理、历史和英语知识融会贯通地消化在学生的脑海中。



      为了给学生创造最大化的听、说、读、写的机会,学校通过双语文化长廊展示为师生搭建了解中西文化的平台,丰富学科词汇,拓宽文化视野。同时,通过由外教主持的英语角、校园实用英语广播直播节目、双语主题活动社会调查、英文书面小报告、电影欣赏、英语歌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如今,松泉中学“双语教学”模式已成为罗湖教育一大亮点,全国双语高层论坛上学校推出的27节非英语学科的双语研讨课的成功亮相更是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不小反响。



      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大幅提高,老师撰写的数篇论文分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二、三等奖,数篇双语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刊物上。同时,双语课题组的老师们还出版了《双语教学论文集》、《跨文化视窗》、《体育双语读本》、《有效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双语和英语教师多次承担区、市、全国性英语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同时,学校还成为全国双语研究中心“双语实验基地”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双语课题实验学校”。



    “创意中国画”屡获全国大奖



     课余时间,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个“小画家”拿起画笔,端坐在花草树木前写生的景象,他们都是“郭维孪中国画教学与创作工作室”的学生。课堂之外,每天他们都会接受4个课时的专业国画训练。



     或在工作室内听老师讲国画史,鉴赏国画作品,或到课堂外写生,用画笔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工作室的75名学生,不用背画板、画笔、颜料等工具,只需带着一颗热爱国画艺术的心,一双创造美丽的手,就能进入工作室学习国画。



     “我们希望办一所让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校园充满歌声笑声和美丽的色彩。”凌志伟提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生本德育”的德育理念,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和艺术教学。



     国画教育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受生源限制,大多学生没有画国画的底子,也从未接触过专业的国画工具,在青年老师郭维孪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国画,并练就了过硬的绘画技能。



      意想不到的是,这批“半路出家”的学生,在国家级赛事中屡屡惊艳亮相:2010年1月,曾俊杰、林涌涛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郑志昂同学的作品被美国斯特吉斯特许公立学校挂在校门口;“大运”期间,学生画作被呈送中央领导传阅;林瑞英同学作品《深圳加油》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作品被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外国元首及教育官员收藏……



      郭维孪的国画社办得风生水起,为了更好地强化国画特色教育,罗湖区教育局在该校挂牌成立了“郭维孪创意中国画教学创作工作室”,这也使松泉中学成为全区唯一一所挂牌国画工作室的学校。



      工作室现有学生75人,校内外辅导教师9人,在郭维孪的带动下,学校的软陶、木板年画兴趣小组也逐渐发展壮大,现在分别有学生15人。



      凌志伟表示,为了使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校积极探索全新的学科体系,计划开发出一套以中国画、软陶、版画为主的美术校本课程,学生可以选修其中任何一门课程,使得美术课程成为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该校本课程将于今年下学期推出。



     后记



     以学生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十年来,松泉中学坚持改革创新,挑战自我,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子,成就了十年蝶变。我们相信,自强不息的松泉人,将牢牢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搏,奏响松泉内涵与特色办学的主旋律,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路上继续前行!


http://blog.luohuedu.net/blog/357048.aspx  (杨建华博客)






上一篇文章:清明·2012   

下一篇文章:初中必背古诗、词、曲(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