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乌江(原名“乌江一朵浪”)
                     千里乌江水 奔腾入海洋

我的主页    照片   好友[文章  收藏         最新阅读     推荐文章 
区空间    校空间  
教学论文 |  人物彩照 |  诗词歌赋 |  散文随笔 |  楹联曲艺 |  古诗新唱 |  鸿雁长飞 |  赋彩课堂 |  闲情偶记 |  学海导航 |  桑榆晚景 |  流金岁月 |  快乐国学 |  博海观潮 | 
本学习空间统计:   743 篇文章  


博主说明:教师
姓名:杨建华
学校:退休教师
空间等级:39 >
现有积分:15986
距离下一等级:14分
空间排名:教师类 第57

 
最新文章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二)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一)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意(下)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意(上)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句(下)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句(中)
 
随机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二)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一)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意(下)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意(上)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句(下)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句(中)
 
推荐文章
 
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我——博客伴我陶然行.
魅力教师,闪亮登场——博客伴我陶然行(中.
博海弄潮,高唱大风——博客伴我陶然行(上.
天理昭彰惩恶扬善——影片《猎捕艾玛》观后
传承国学,增强文化自信
广西支教:真情付出,收获真情

4月13日
2013
 

【转载】“指挥棒”应该并且能够为素质教育导向


   作者:杨建华 发表时间-22 :49:45  阅读( 1653 )| 评论( 0 )
 

   “指挥棒”应该并且能够为素质教育导向
                             刘人云







   【博主按】刘人云先生是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退休前为翠园中学副校长,深圳市中学语文首席学科带头人。退休后继续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被罗湖区教育局聘为区民办学校讲师团团长,为扶持民办教育,指导民办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区教育多元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刘人云先生从教近40年,长期笔耕不辍,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数十篇。出版语文教育专著数册。主持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三四三语文教改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本博得到刘人云先生的授权,转载他最近撰写的论文《“指挥棒”应该并且能够为素质教育导向》,供语文界同行学习借鉴。同时向刘人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近,报上发表了好几篇关于学生减负的文章,分析减负屡屡不成的原因虽有多种,不过最后都把矛头指向“指挥棒”——高考制度,而现行高考制度作为“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时没有替代品,无法撼动,于是只能“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其实,大不可如此悲观,因为问题的症结不在这里,也就是说现行高考制度的主要问题不在形式,而在其内容,就是说你到底要考什么。一般来说,你考什么,学校就抓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准备什么。高中如此,初中也向高中看齐,小学虽然还未完全波及到,但许多家长也早早为此心焦并开始准备,于是,学生减负也就成了理想化的空文!所以准确地说,高考的内容才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以及社会心态的指挥棒!高考的形式虽然也有改进之处,但它不是问题的要害和本质。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在高考内容的设置上下功夫呢?为什么不通过改革高考内容来使高考成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而不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呢?而这恰恰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拿高考语文来说,现在其试题的问题就是太多太繁偏难!连我们的著名作家也考不及格。20多道题,含语言文字、阅读(现代文、古诗、古文)、默写、文段写作、作文等各个方面,试题长达一万多字,仔细读一遍也大概要半小时,而考试时间仅仅是一个半小时!要想考好,平时必须时时沉入广阔而无底的题海,通过大量做题,熟悉各种形式,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不仅是语文,还有数学、英语、文综、理综等等,都要这样应对,你说学生负担怎么能不重?学校里怎能放手去搞素质教育?说什么“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等等只能是“昙花一现”或者是自欺欺人。


    所以要想高考指挥棒能发挥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也就是真正减轻学生负担,首先就是要减轻题量,最少要减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其次,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以考察能力与素质为主。例如语文,只要考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各一篇再加上作文即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文高考就是考一篇作文加一篇文言文翻译,效果很好,既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去全面发展,学校里的学习氛围生动活泼。高考的指挥棒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那为什么现在高考却非要越难越好呢?决策者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呢?小民们不敢妄猜。不过有几种代表性的观念倒是要破一破。


    一是认为担心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好像非要学生把教科书里的成千上万个知识点、能力点都记熟了,都掌握了,才放心。这是一种非常陈腐的质量观,发达国家早就彻底摒弃了这种质量观,想起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个典故:当年爱因斯坦搭乘飞机到达美国时,有个记者问了他一个物理学上的数字,可是谁也没料到,爱因斯坦直截了当地回答:“不知道。”那不过是个常识性的问题,就连在场的不少外行都知道答案,时隔不久,有人问起此事,爱因斯坦诚恳地说:“我确实不记得那个数字。”他接着解释道:“我没有必要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只要在百科全书里面一翻就能翻到的数字,我从来不去记它。”而我们在文革时,常见报纸上嘲笑一些著名大学教授连一些基本知识点都背不出,而这只能说明嘲笑者的愚蠢无知。


    这种陈腐的质量观只能培养书呆子,中国学生“知识多余,能力欠缺”是多年的通病。这种质量观是从根子上扼杀国家大力提倡的自主创新精神的,是跟党的教育方针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它骨子里根本不把学生当人,只当做机器,头脑里根本没有“以生为本”的概念。


    二是认为考以考核能力和素质为主的试题不好改,标准不易统一。这倒是一个问题,但是,这恰恰是长期搞应试教育的恶果,搞得我们的教师及教研部门也习惯了应试思维及其操作。所以要大大加强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改进力度和改卷培训。当然这首先要领导改变思路,高度重视。例如,语文高考以作文为主,可以把省下来的人力挪到作文改卷上来,多一点时间仔细改,发挥集体智慧,公平是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的。


    必须看到,近些年来,在高考内容的改革方面,有些地方是作了不少勇敢而可贵的探索的。如上海市,设置了研究性学习题目,语文只考阅读和写作,等等,对上海的中小学教育起了积极的正面的导向作用,上海学生在国际性的学生学业大赛中独占鳌头,应该不是偶然的现象。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应该也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各个领域的理念与操作都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唯独普教教育理念及质量裹足不前,举步维艰。到了大力改革的时候了,而首要的攻坚战就是高考,而战中之战就应该是高考内容的改革,让这根指挥棒为我们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服务,让我们的孩子生动活泼地全面成长。这一点相信广大师生和有识之士都会赞同,也相信它终会成为社会的共识,直至化成上下的行动!当然更需要我们的领导拿出魄力和勇气,果敢拍板!


                                                                                            2013年3月8日


 


上一篇文章:人生智慧(一)   

下一篇文章:[转载]复旦投毒案应反思教育本质